《普世价值观》是中国人——张彭春 提出的

《普世价值观》是中国人——张彭春 提出的

未知

温家宝 谈民主自由

柏林墙-枪口可以抬高一寸的权利


       
普世价值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张彭春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都认为普世价值观是西方的理念,其实这恰恰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是中国人提出来的,并主导起草的............



        那么,“普世价值"到底是怎么提出来的?  有何历史背景 ?
        一说到“普世价值”、“人权”,大部分人就以为这是来自西方的概念,这是被媒体误导了。其实,"普世价值"的概念是中国人张彭春提出来的,并被联合国采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深度参与了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建设,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是张彭春。
        正是他的努力,世界公认的现代人权理念,是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结合。张彭春将儒家精神引入了《世界人权宣言》。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宣言的起草才得以顺利进行。



        张彭春美国留学归来后,先后任教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南开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遭日军轰炸并被侵占,张彭春辗转西南联大任教。国难当头,张彭春后受政府委派到英、美等国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外援。
        抗战胜利后,张彭春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发挥了决定性贡献!



       1947年,应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的要求,一群杰出人士带着对于两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的恐惧,成立世界人权委员会,并共同起草世界上第一份对于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标准文献。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当选为委员会主席,中国张彭春被选为唯一的副主席。



              《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小组第一次会议
                    张彭春会议前向罗斯福夫人致意


         联合国要求他们克服歧见,把握短暂的时代机遇。最终,张彭春在其中屡屡发挥关键作用,参与制订出一份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在宣言起草过程中,张彭春注意到全人类不同地域和国家在政治、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上的诸多差异,成功地避免了把人权宣言变成唯西方思想的范本。



        比如宣言中剔除了“本性赋有”(humannature is endowed with)的西式宗教字眼,将儒家的“仁爱"以“良知”的形式(conscience)写入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张彭春的睿智在任何其他委员会成员中非常突出。他“把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结合起来”。
        采访过张彭春的传记作家,斯德哥尔摩大学的 Hans Ingvar Roth 强调张彭春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
        他说:“如今宣言中最有意义的所有方面,比如宣言的普世性、宗教中立性、对个人基本需求和尊严的强调,张彭春都有关键贡献。”



        在《宣言》起草过程中,多次陷于僵局,张彭春用中国文化理念解决了宣言起草中的许多难题,获得当年主持宣言起草工作的罗斯福夫人的赞赏。罗斯福夫人说:“张博士是一位多元主义者,他动人地解释着他的主张,即最后的真理不止一种。张博士说,《宣言》应当兼顾西方思想以外的其他思想,秘书处不妨花几个月工夫研究一下孔子的主要学说。



        哈佛大学学者Mary Ann Glendon 在《美丽新世界:<世界人权宣言>诞生记》一书写道:
       《世界人权宣言》不是一项西方发明,它吸收了全人类文明成果,努力提升它的普世性。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48票赞成、0票反对、6票弃权,无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国际性权利法案--《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的目的是:使各个政府尊重基本人权,防止专制和战争!
        宣言中规定的人权包括:生命、自由、安全、不被奴役或遭受酷刑、宗教自由以及思想自由!

       联合国人权宣言:http://www.cxyt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5&id=10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