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化病
很多病皆因气血所生,也由气血化解而去,气血为气机,为人体整个系统,一气化病皆由三阴三阳的病名所取。

医者的望闻问切是为诊断病名而了彻病因,推断病因病根而设置,医典曰:由一气偏胜,偏衰而病,为气机升降路线铺平道路和沟渠,病气由舌象脉象组成,但舌象脉象针对表象,而无法针对病因病根,而诊断推断的病名是对病因病根是有对医生的思维有特定的引导方式,不管是用方剂的用量,针灸穴位定位,都会慎重考量,会不会伤到元阳,正气,治病以祛邪扶正固本为目的。

病气皆为邪气,致病因素,外盛和内伤组成邪气,病邪皆正气不足所致,正所谓正盛而邪不干。治病不是祛邪为目的,祛邪只达到一半左右的功夫,祛邪药永远达不到扶正固本的效果,只祛邪则病邪再卷土重来,扶了正则邪去不在复返,为此邪则为一气,二者皆少,三者全无。

一气化病,很多病则为一气所化,在不同的位置则出现不同的气,气变则血变,寒可化热,水可化火,湿可化燥,反过来,热可化寒,火可化水,燥可化湿。何故,气血水火是传经,传脏,传腑而运转围身各地,不传则伤则败,败则死,不伤不败则传,周而复始,脏传腑则阴出阳,寒变热,腑传脏则阳出阴,热变寒,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热和冷皆因气变,不是气变成另一种气,而是温度变了,天还是之前的天,地还是之前的地,温度随季节而变化,病邪也是同理。

寒暑燥湿风火不管是外感内伤皆是传经之气而变,传经的脏俯不同的气不同,则属性不同,种子,秧苗,挂果,成熟的状态全是一个名字,只是形态变化而已不一样而已,病气走经络脏腑也是同理。

一气所化只是它在的部位发生了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象不同,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预防蔬导,仅此而已。
一玄医宗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